“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 创意艺术慈善教育项目总结研讨会顺利举行

研讨会

2025年4月22日,中心“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创意艺术慈善教育项目总结研讨会在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大会议室举行,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理事长阮显忠、全国女性人才研究会理事长徐佩莉、华扬联众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许琛菲、全国特教园丁奖获得者,长宁特殊学校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立和10余家公益机构负责人出席了项目总结研讨会,总结研讨会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郑楚荣主持。

研讨会




总结研讨会上,阮显忠副理事长作了《“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创意艺术慈善教育项目的回顾总结》。他说,项目起步于2013年,通过10多年的努力,项目得到了100多个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倾心支持和合作,形成了孤独症青少年创意艺术教育、边远地区青少年远程艺术教育、青少年非遗艺术教育、青少年温暖故事短视频创作教育等四大板块。项目至今共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参加活动的各类青少年有20多万人次,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品牌项目。

研讨会

阮显忠指出,10多年来,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围绕社会需要,拓展重点内容,关爱更多群体;二是坚持多方合作,实行多元投入,形成双赢多赢;三是依靠社会力量,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工作成效。“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创意艺术慈善教育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可能为基础,以人间大爱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各支持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探索了多方参与、多元投入、教产商媒协作配合、各方支持合作共赢的慈善工作新机制,使慈善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研讨会上,华扬联众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许琛菲作了《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教育项目成果与展望》的分享,她说,“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教育项目”作为牵手的子项目,在2021年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华扬联众公益基金会、鸿坤文化艺术基金会三家联手启动,始终以“用艺术点亮乡村未来”为使命,聚焦边远地区教育资源薄弱问题,为乡村师生提供系统性、可持续的远程艺术教育支持。项目实施中,大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滋养,尤其对留守儿童群体而言,艺术教育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激发创造力与自信心。能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培养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让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家庭、回馈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这就是做好这个项目的核心理念。通过多年的努力,该项目已开发了远程艺术教育创意美术课、手工技能课、演讲口才课、故宫青少年古建筑与陶瓷实践课等4大类课程,工作覆盖云南、四川、广西等9个省份的67余学校,有约6000名学生从中接受了优质的艺术教育和人文关怀,项目还同时对4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了帮困助学活动。


艺至教育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碧云总结研讨会上以《“弘扬非遗· 传承匠心”非遗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作了介绍,她说,该子项目创建于2021年5月,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与上海童绘视觉艺术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开展。当时成立的是我国首个“非遗小传人学院”,目的是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非遗的爱好者和小传人。项目通过开发非遗课程和组织非遗传承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师资,对青少年开展教育指导,并通过在国内外的非遗场所、有关高校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交流和创作,帮助青少年增长非遗文化和知识、提高非遗技能和拓展眼界,取得良好效果。多年来,坚持多维度、多层次,让非遗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为传播非遗文化和社会学习非遗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开发非遗课程138个,有200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相关非遗教育活动。非遗小传人学院希望以教育为桥梁,以儿童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可能,推动非遗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



研讨会上,上海霏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伟作了《艺术梦想中的公益成长“青春的光影·温暖的故事”短视频制作和大赛回顾与展望》的分享,该子项目创建于2019年,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与上海胜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目的是通过青少年创作的短视频,传播慈善文化和人间温暖的故事,弘扬慈善公益精神。项目通过让大学生、特殊青少年师生及其家长,寻找身边感人的温暖故事,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组织“青春的光影·温暖的故事”短片评比和公益观影,展现人间大爱,引导人们走进慈善、践行慈善,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目前已创作作品564部,评选出优秀获奖作品50余部,并在社会上展播。通过创作与大赛,在平台上涌现了数百位有才华、有温度的青年创作者,作品累计展映观众超万余人。许多同学首次通过艺术参与公益,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关注弱势的初心,也为自己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叶文卿以《设计视野下牵手项目的融合发展》作了介绍,他说,这些年来,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展示活动,让特殊青少年的创意艺术作品,让项目成果走进米兰国际手工展、走进米兰双城设计教育论坛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上海国潮新品展”,从商场展厅到地铁屏幕,走进城市的流动驿站,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当特殊青少年的创意被看见、被尊重、被转化为价值,改变就已发生,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融入社会的自信。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成果,更是“设计向善”的力量。



晨光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林益仲介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晨光公益基金会对牵手公益项目的支持》,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文具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始终秉持 “引领行业向善” 的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对“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 慈善教育项目给与大力支持,先后一共为项目投入资金支持200余万元,捐赠价值数十万元的文具套装,包含彩笔、油画棒、素描纸等,充分利用晨光社会资源,对特殊孩子的结对开展培训、组织大赛展览,以及后续获奖作品产业化生产等公益活动的开展,助力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
研讨会



全国特教园丁奖获得者,长宁特殊学校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立作了《牵手公益项目对特殊学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研究》的分享,沈校长说,长宁特殊学校是最早参与项目的一个特殊学校,从最初参与画展义卖、组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演出,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到参与后期的各类文创比赛,在参与牵手公益项目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获得了提升。在项目实施中对特殊青少年教育,学校的基本做法:一是开拓了一条潜能发展、个性成长的路径,学校成立了10个学生工作室,相信特殊学生也可以成为艺术家;二是实现了走向市场、创造社会价值的梦想,在项目的加持下,将学生的艺术作品转化为晨光文具产品,成立了特殊青少年文创孵化基地,让更多的学生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三是推动了社会融合、使工作生活有了新定义,牵手公益项目推动了社会融合,创靠了更接纳、包容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特殊学生一种新工作、新生活的样态。



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孙徐坦以生动事例,叙述了自己开展孤独症特殊青少年创意艺术教育、与项目同成长的体会。认为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孤独症特殊青少年提高了自我表达与沟通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获得了职业技能与就业希望和取得了心理疗愈与情绪稳定的良好效果,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收获和提高。


全国女性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佩莉作了《牵手项目创新发展的社会意义》的发言。她说,一个公益项目为什么能持续发展12年,受到青少年的青睐,获得社会的高度赞誉,那是因为它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色、激情的生命力和暖心的感召力。项目的实施,呈现了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时代特色。适应和助力创新国家和设计之都对创意设计人才高地建设,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创新发展的需求;二是机制创新。搭建政府指导、产教商媒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发掘创意设计人才的新模式;三是大爱奉献。推动创意艺术教育培训与公益慈善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提升了城市的暖度;四是立德树人。将慈善育人融入艺术教育,塑造青少年美好品格,为“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出力。



END